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耶誕節快樂


耶誕節的前夕,騎著幾個月來代步的Velib腳踏車,來到羅浮宮的對面;時間已近黃昏,打在羅浮宮上的夕陽餘暉居然呈現粉紅色,趕緊拍下這張照片,以茲紀念。

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館長 您好

"排隊髮藍西"的誕生跟圖書館有很大的關係(請參考去年12月一號"談談這個標題"一文),不過,有時候排隊的忍耐度也是有限的,上禮拜法國天氣轉冷,溫度突然降至五度以下,冷到爆的情況下居然還是在常去的Saint-Genevieve圖書館外排了至少半小時的隊,管理員差勁的態度更是讓我忍無可忍,一回家,便決定寫封投訴信,直接寄到圖書館:
館長:
我是個外國學生,身為博士班學生,我常常使用貴館。今天中午,一如往常,貴館外排隊的隊伍十分的長,在大約一個小時的排隊後,終於進去了,令我不解的是,當我進去的時候,大廳並沒有幾個人,也就是說,所有的人得在冷風中排隊,為什麼管理員不讓大家進到大廳等,大廳有暖氣啊!我不敢相信一個有人權的國家,也是個我尊敬的國家中竟然存在這樣的事,圖書館存在的目的難道不是為了服務大眾嗎?真可惜一個如此美麗的圖書館竟然這麼不會變通。

謝謝您

穆勒

解釋:這信的內容看起來有些誇張,不過其實是有些"法式"的,常聽法國政治人物演講的話就知道,好歹是個外交大國(法國就是外交繁文縟節的發源地之一吧),演說總是有些誇張,也可以說很"漂亮",所以投訴信也是比照辦理,抱怨中不忘讚美,但又要讓對方自覺羞愧,千萬不能忘了禮貌,這就是跟法國官僚交手之道。

結果我收到了回信,回信如下:
您好:
感謝您的來信見證了您對敝館的支持
請您相信敝館對來館民眾在館外受到風吹雨淋及漫長等待的痛苦有著深深的了解,不過,來自內政部"Vigipirate"命令,及本館安全小組的建議下禁止我們同時在大廳接待超過二十個人...

我們感謝您的諒解
P.M
公共服務部 主任

解釋:不虧是法國人,回了封讓我沒話說的信,誠實了告訴我不能讓大家進去等的原因(我本來還猜測該不會是有潔癖的主管,不想讓太多人到大廳,怕吵之類的),而且祭出的是法國政府面對公共安全的法律,Vigipirate(主要是面對恐怖攻擊的預防法律,比如不能在機場或地鐵站存在無人看守的行李,這法律有分警戒等級,像美國一樣,有紅色警戒,菊色...等等)。
結論就是為了大家的安全,還是得繼續的在冷風中排隊下去,不過我得到了排隊的原因,也達到了抱怨的效果,還練習了一下法式書信,也算是得到了種阿Q式的精神勝利吧。

2007年12月7日 星期五

忘了滑鐵盧吧!


照片是位於巴黎北站(Gare du Nord)的一幅大型掛報。北站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大車站,往英國由Eurostar連接,比利時,荷蘭和德國科隆則由Thalys連接,特別的是儘管是法國高鐵系統(TGV),不過這兩家公司跟法國國鐵(SNCF)基本上是分開的,Eurostar是法國跟英國合資成立的另一家新公司,Thalys以此類推,Eurostar的廣告創意個人認為在法國所有廣告中算是屬一屬二的,這跟廣告題材有很大的關係,在法國,簡單的講,Eurostar廣告的目的就是要吸引法國人去英國,所以他們的題材往往是拿英國的一些刻板印象為主,比如說豆豆先生,BBC的天線寶寶,還有女王,足球迷...等,都是他們的廣告內容,通常一看就會讓人想笑,相當的幽默,前幾天經過北站,看到這幅廣告,更是讓我覺得莞爾一笑,廣告的標題是"忘了滑鐵盧吧!"(Oubliez Waterloo)並且以拿破崙為主角,因為過去Eurostar在倫敦的對等車站是滑鐵盧車站,其實是有點尷尬的,法國最光榮的一段歷史,拿破崙的橫掃歐洲就是斷送在滑鐵盧一役,從今年11月14號開始,為了縮短旅程(原本從英國海岸到滑鐵盧車站的鐵軌和一般鐵軌共用,速度自然減慢不少),改到新的S.t Pancras車站(由兩個半小時減到兩個小時十五分),"忘了滑鐵盧"這個廣告辭,一語雙關,既代表今後Eurostar將揮別滑鐵盧車站,似乎也有種英法友好的意思。

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大學牆外的海報戰


交通的罷工結束了,但學生對政府大學改革法的不滿正在醞釀,學生對上政府,在法國已經是幾百年來的傳統,學生往往是站在抗議的最前線;這張圖是巴黎第一大學萬神殿校區建築外的一角,可以看的出法國學生政治的生態,一方面,通常比較左傾的幾個學生會,中間有法國總統圖片,比著中指,上面寫著:沙克吉總統,是富人多了150億元,學生呢? 來諷刺右派當選後的減稅措施,而才當選不到六個月的右派當然也氣勢不弱,紅色的海報以反對罷佔學校為題,表達最近左派激進學生動輒罷佔學校不讓其他學生上課表示憤怒。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Adieu, Maurice Béjart


早上起來,一如往常的打開電腦,瀏覽當天的新聞,突然看到世界報(Le monde)的網站出現一條即時新聞,Maurice Béjart凌晨於瑞士洛桑過世,享年八十歲,震驚之餘趕緊再找其他報紙的網站,了解相關的消息。

Maurice Béjart是法國芭蕾舞大師,對現代芭蕾有相當重要的貢獻,可以說是近代法國最知名的編舞家,五十年來一共創作了250齣芭蕾舞,他對芭蕾舞最大的貢獻,便是把一向古典而高不可攀的芭蕾舞帶給普羅大眾,父親是哲學家的他,在從小的耳濡目染下,常常將哲學的問題帶入他的創作,他的創作原素也時有創新,不只用華格納或巴哈等古典音樂,也用U2或QUEEN等現代音樂(關於他的生平可以上Wikipedia看,英文版或法文版的都有)。

會認識他其實出於巧合,這兩三年開始喜歡上芭蕾舞(巴黎歌劇院的芭蕾舞團算是世界頂尖的舞團,位於第九區的Garnier歌劇院更是來巴黎不能不去的地標性建築,新的巴士底劇院也很值得參觀),從舞姬(La Bayadere)看到經典名戲天鵝湖(Le lac de Sygne),吉賽兒(Giselle),茶花女(La dame aux camelias),不過這些芭蕾舞劇都算是古典的劇目,兩年前的法國國慶,得知巴黎歌劇院會開放一齣免費芭蕾舞給民眾看,當天的曲目便是Maurice Béjart的選集,在這之前已經看過好幾次他劇團的海報在巴黎的地鐵出現,當時便對這個海報中站在舞台中央接受觀眾歡呼的老先生感到好奇,如此的有神,毫不猶豫的便決定當天一早就到巴士底劇院排隊(陰錯陽差太早到,整整排了兩三個小時,不過巴士底廣場是國慶閱兵重兵集結之地,所以倒也等於看了一次閱兵),因為早到,位子非常的前面(大概是超過五十歐元的位子吧),開始的兩齣戲很明顯的充滿了實驗性質,對第一次看這種前衛芭蕾(應該算是現代舞吧)的我,其實有點不習慣,不過到了最後一齣Boléro的時候,真的是開了眼界,不論是音樂,舞者都讓我覺得這絕對是經典,到兩年後的現在,當天的感動我想我應該沒辦法忘記,直到他去世前,儘管為宿疾所苦,仍然為了他舞團於明年初的新作努力排戲,看到他的戲,彷彿看到了他在舞台上的身影。

圖為巴黎街上,Maurice Béjart劇團明年演出的海報。
網路相關連結:
Maurice Béjart劇團官方網站http://www.bejart.ch/
剛提到的Boléro這齣舞的內容http://www.youtube.com/watch?v=gh_9leIFl7Y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La grève,La galère, Ral bol!!!

這幾天在法國電視新聞最常聽到的就是這三個字,分別是"罷工","慘境",和"受夠了"的意思,沒錯,巴黎公共運輸公司(RATP)和法國國鐵(SNCF)的罷工已經進入第八天,除此之外,今天法國公務員,老師也加入了罷工的戰線,還有許多大學也被封鎖(bloquer)。要敘述這個罷工的原因,簡單的講,就是上任滿六個月的沙克吉(Sarkozy)總統想要砍公務員(特別是國營事業如火車公司,交通公司,水電公司)所享有特殊的退休制度(les régimes spéciaux),這場景台灣也有似曾相似的經驗,比如說總統指出享有這制度的昰特權階級,要改革必先改這批享有特權階級的人,只是在法國,要讓這批人就此就範並沒有這麼容易,所以抗爭到了今天仍然未解,這改革的前因後果,這裡不討論,就像台灣的情況,立場的不同多少會參有政治的因素,要談法國左右派的恩怨情仇,也可以開堂政治學的課來介紹了,想談的昰我的所見所聞,畢竟也算受害人之一的我可不想只是講些書本上的玩意兒。
罷工其實在法國算昰件很平常的事(但不要以為他們的專利,德國據說才是罷工最兇的國家,德國國鐵也正在罷工中),不過這種全國性的以公共交通為主軸的罷工卻不是那麼的頻繁,我也只不過遇到過兩次,因為在所有的罷工中,交通罷工算是最狠,對民眾影響最大的一種,首先法國的火車密度僅次於日本,法國高鐵TGV算是連接巴黎與外省各地的命脈,斷了對經濟有很大的損害;有句形容巴黎人生活的話,叫"Métro-boulot-dodo"(地鐵-工作-睡覺),則代表了地鐵對巴黎人生活的重要,尤其是跟所有的大城市一樣,住在郊區來市區上班的居民其實佔的比例非常高,所以聽到地鐵罷工,對很多人來說那真是痛苦的開始,比如說我就有幾個法國朋友,為了上班五六點就得起床,有的就走個一兩個小時的路去上班,也有硬是去擠那班距被拉的很長的地鐵列車,可想而知,班班客滿之下,常常根本擠不上去,或者得等上好幾班車,不早點出門,別想準時上班,我常去的圖書館便每天貼出當天開關門的時間,為了沒辦法早到的員工,早上開門的時間變晚,晚上下班時間則提早。而巴黎的街頭很明顯的多出了許多原本坐地鐵的人,變得十分擁擠,很有亞洲城市的味道,馬路上的交通更是恐怖,車子多出了許多,許多不得不開車上班的民眾往往得要忍受比平常嚴重數倍的堵車,也造成了空氣的汙染(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的數據是每天多出一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幾天剛好有寒流來,動輒五度十度的低溫常常得用走的,其實真的覺得這樣搞下去不是辦法,儘管走在幾條幹道上倒也因為人群和汽車的熱氣而感覺比較暖和,面對不願讓步的政府和公會,硬碰硬的結果還是民眾最可憐,但其實法國人也老早習慣這種抗爭,大家現在聯想到的都是1995年的一次罷工,地鐵總共中斷了三個星期,所以看來還得繼續忍耐下去了。

2007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新的連結 Sciences Po 校長blog---1.

這幾天在報紙上看到sciences po 校長的訪問,對他的想法很有興趣,於是便上網查他的資料,沒想到他居然有個blog,說起來曝光率算高的他(我就在報紙看過好幾次他的訪問),有blog也是挺正常的。甚麼昰sciences Po呢?就是位於巴黎的政治學院,這個學校屬於法國大學校(grande ecole)系統,關於甚麼昰大學校,有必要再用另一篇文章來介紹,總之,就等於是台大法學院(這學校學生比較多人,約六千名學生),或者說類似倫敦政經學院(這是校長先生自己的比較),而要進入這個學校,除了大學聯考要過外,還要成績夠好,能參加高中畢業後的預備班,再通過進入這個學校的考試(這考試很難很難),所以能進入scienecs po的學生,基本上等於是法國的菁英,有呼風喚雨的感覺(現任總統Nicolas Sarkozy就算是校友),而這個政治學院其實在其他的城市也有,等於冠上各個城市名,比如Sciences Po Lille(里爾)Lyon(里昂),當然都不比巴黎的地位,不過也是大學校等級(我有個不錯的法國朋友昰其中的一間畢業的,現在在法國外交部當公務員),而這個校長是怎麼樣的來歷呢?首先他念過巴黎的大路易高中(Louis le grand)和亨利四世高中(Henri IX),這兩所學校等於是法國的建中北一女,不過歷史久很多(大路易高中建校於西元1563年,亨利四世高中校舍是西元500多年蓋的,19世紀成為高中,校長本人因為數理太爛,在大路易高中被老師羞辱後轉到亨利四世高中),在要畢業的時候,老師告誡他:如果你去Sciences Po,只會斷送你的學術生涯(老師應該希望他進ENS,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高等師範學院,許多有名的哲學家或者教授都是這裡畢業),結果叛逆的他硬是選擇了Sciences Po,畢業後他又進入更高一級的高等行政學院(ENA,E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這個學校更猛,專門培養高級公務員和企業老闆,法國許多總理都是那裡畢業的,ENA前十名畢業的他(畢業後分發到各個政府單位,依成績排名來選擇),選擇了第一志願的最高行政法院(Conseil d'Eat,其實以最高行政法院翻譯還不足以完全譯出他的功能,有機會可以再談),並當上了諮議員,接下來被指派為政治學院的校長,至今快十年。

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

蠢事兩三件

人在國外唸書,難免會發生一些令人莞爾的笨事,偏偏最近發生的次數還特別頻繁,不怕丟臉,跟大家分享:

1.看錯日期:有本一直在猶豫要不要買的書,特別是它的出版社比較專門,想說也許可以看看這出版社的網站,也許有別的相關書籍可以買,結果一連,發現這出版社準備在一個活動中參展,地點位在某個政府部門,結果當天興高采烈的跑去,哇!大門深鎖,看一下手錶上的日期,才發現,歐,那是上個禮拜不是這個禮拜。

2.日光節約時間:這東西是歐美特產,簡單的說就是夏令時間調慢一小時,冬天再調回來,每次一調總會發生一些趣事,幾年前便發生過一次,約好去法國東部找朋友,結果到火車站才發現當天調時間,火車已經走了,只好打電話跟朋友說會晚到,然後坐下班車,硬著頭皮跟車掌解釋(通常是不能換班車的);通常換時間是在禮拜天,想說這次應該是十月的第三個禮拜天(錯誤的直覺),於是當天一直期待,但沒換,聽廣播剛好聽到有專家在討論這個換時間的好壞處,隱然聽到說不用換什麼的,就想說今年應該是廢了這個東西,又過了一個禮拜,也就是十月的第四個禮拜天,那天剛好跟一些法國朋友約去郊區健行,一大早九點的火車,當天很冷,咬著牙七點多就起床,加上前一天有點晚睡,真的是天人交戰,結果到了車站...提早了一個小時,才發現當天換時間,還沒完!隔天有事必須早起,設了手機鬧鐘,結果,手機的時間忘了改,又早起了一個小時。

3.搞不清楚放假時間:學生的放假應該最多,除了寒暑假,還有春假,有的沒的一堆假期,剛到法國的時候,才發現他們的假日好像更多,因為多了一堆有的沒的什麼大戰結束紀念(還兩次勒),還有一些宗教假期(聖母升天,還有降臨好像也放),最近是萬聖節的假期,問題是,念了博士班後跟學校變得很不熟,久久去一次外,大多是待在巴黎的幾個圖書館,前幾天想要去學校註冊,到了學校才發現空蕩蕩的一個人也沒有,隔天跑去常去的一家圖書館,也是大門深鎖,才知道,整個禮拜學校都放假,這就像老外到台灣,遇到過年,搞不清楚狀況的一直跑去學校一樣吧。

2007年11月2日 星期五





















這是一張位於巴黎聖米歇爾大道(Boulevard Saint Michel)上的公寓內照的照片,幾位留法的朋友原本都住在這棟公寓裡,跟大部份的巴黎歐思曼式(Hausmannien)的公寓一樣,這房子也是19世紀末的作品,外表典雅,坐起來搖搖晃晃的電梯,還有內部獨特的格局,這是我喜歡參觀法國人家的原因,就算外表相似,內部總是會給我驚喜,其實這公寓已經去過幾次,房東巧妙的把房間隔成許多部份,照片中的景觀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因為能夠通往陽台的部份是房東自己住的,不過聽朋友說過,國慶煙火的時候曾請求房東開一次那個門,據說可以看到整個鐵塔,我習慣把這種可以看到鐵塔的房子稱為豪宅,比從傭人房閣樓看(請看電影料理鼠王),這個公寓應該名副其實多了;又聽說,這房子實際上是房東太太的父親蓋的,最後分到這層,而她已經80多歲了,平常住在郊區,偶而會自己開車到巴黎,就住在這裡。

這次有機會拍這張照片,跟住在這裡的朋友準備在當天離開巴黎回台有關,她把一些帶不走的東西送人,平常不開放通往陽台的門居然也特別打開,於是就照下了這張照片,房子裡感覺從未更新的裝潢讓人彷彿置身於世紀初的巴黎,但也聞到一絲的霉味,屋裡的佈置更是看的出歲月的痕跡,房東太太年輕的時候是個歌手(可能在酒館,也可能是劇場),牆上掛了幅她年輕時的畫像。就在這張照片照下的幾分鐘後,房東太太意外的提早出現,除了禮貌性的跟她打招呼外,也不斷讚美她的房子,自己開車來的老太太氣質依舊,問到她是否就要把房子賣掉時,她露出了許多的不捨,她說她一輩子的回憶都在這裡,不過實在是沒辦法照顧到這間公寓,這公寓轉手後勢必得要重新裝潢一下,這世紀初的裝潢應該是沒辦法再保存下去,想到這裡,離開前又再仔細的看了一眼這間似乎時間凝結在十九世紀末的公寓,我也充滿了不捨.........

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九月的resumé--法國人愛度假之謎

法國人夏天愛度假是出了名的,每年一到暑假,大家就逃的逃,閃的閃,好像如果還留在城市裡就是一種罪過,當然一方面是他們假很多,一年一個月的假加上一周35小時的工時算是揚名世界,巴黎人的"出逃率"應該又高於平均值吧,基本上儘管暑假巴黎的觀光客最多,但是如果住的是住宅區,就明顯覺得有點像住在"死城":路上的行人明顯變少,店也關了然後貼上一張紙,說去度假八月底才回來,電視新聞(尤其是收視率最高的TF1第一台)會開始整個月報導關於度假勝地的消息,連原本帶狀的綜藝節目也用影集取代,就像是一種集體的催眠,這時候和朋友見面,大家一定會互問有沒有去哪裡度假,說沒有的話就像跨年沒出去倒數一樣。 一開始也覺得很不習慣,想說怎麼會一到暑假,這國家就癱瘓(總統帶頭,整個內閣會議也休會三個禮拜),自己頓時變成了留守的大樓管理員(其他住戶都不在)但來了幾年後也慢慢悟出了一番道理,主要是ㄧ到九月,天氣就會慢慢開始轉涼,入秋後,感覺愈來愈悲慘,天亮的愈來愈晚,天黑卻愈來愈早,更不用說八九點才天亮的冬天,偏偏學校也差不多十月多開學,如果剛好有第一節的課,那真是有種披星戴月的感覺,到了地鐵或公車上,倒也不寂寞,上班族們也是咬著牙去上班,配上巴黎古老的建築,真的是蠻悲慘的,說起來真正溫暖的月份也就暑假的那幾個月,所以真的去外面曬曬太陽也是蠻合理的,如果單從氣候來分析馬上就會有太多的反例,不用說美國人,歐洲其他國家也沒這樣,這就又得要扯到拉丁人的民族性,還有天主教傳統的影響,也有人以"法國人的矛盾"來解釋(工時少但生產力卻高,愛喝紅酒卻活的久...),不過我覺得其實氣候的原因是蠻人性的(這時候清教徒或台灣人的打拼的觀點反而有種壓榨人的感覺)加上法國傳統社會主義重福利的推波助燃,自然而然就造成這種度假的傳統。

2007年8月27日 星期一

法國車站的廣告


巴黎里昂車站售票機上,外籍兵團的招募廣告

2007年8月14日 星期二

Vélib'照片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
圖五

圖一圖二:每次租借玩車可以到電腦那列印收據,收據上會顯示借還車的時間和車站的編號,這個介面非常的法國,許多大眾運輸工具的買票機都是這種按鈕
圖三:用年票置於車鎖桿上的感應區,不需經過電腦便可使用,不過如果是現場用日票或周票,便得去電腦那玩玩
圖四:每個站的電腦,這個電腦除了負責收票外,因為有中央連線,控制中心可以知道每個站的租借情況,會有專門運送腳踏車的調度車控制流量
圖五:遍佈全巴黎的腳踏車站

Vélib'

七八月的巴黎對沒出去度假的居民來說,簡直是個死城,這時候通常一半以上的法國人都會出遠門去度假,這暑假沒甚麼出去度假的計畫,想到開學後要面對老師就覺得今年的暑假跟往年會跟往年很不一樣,應該是泡在圖書館裡度過,不過就在這萬念俱灰的時候,巴黎市政府推出了個超級棒的玩意,這東西叫Vélib'。

Vélib' 這個字是vélo(腳踏車)和 liberté(自由)兩字的合體,這是巴黎市政府和世界第二大的街道家具廣告公司法國JC DECAUX所合作的系統,作法就是在巴黎各處擺上自行車讓市民使用約每350公尺放個租借腳踏車站,目前有約750個站10000台腳踏車到年底會乘以二,基本上每個站有一台大租借電腦還有約十幾台腳踏車,使用方法分為日票(一歐元)周票(五歐元)和年票(二十九歐元),日票和周票都可以直接使用晶片信用卡在腳踏車站租借,年票則是用申請的方式填表格寄到Vélib'公司。

七月十五號這個計畫啟用開始之前我就已經密切注意這個消息了,因為算一算比起一個月就要五十歐左右的交通月票(地鐵公車),一年二十九歐真的太有吸引力了,加上騎腳踏車也有運動的功能,比起到隔壁公園跑步,騎腳踏車好玩多了,不過新的系統總是有它的陣痛期,所以並沒有在七月初招募的時候就申請,直到後來在路上看到有人騎加上新聞的報導後才決定申請年票,儘管等了兩個多禮拜(又是排隊法蘭西!),年卡總算是在一個寧靜的早晨寄到了我家,一收到便衝到我家隔壁巷子的自行車站試用,使用方法非常簡單,只要把放到腳踏車鎖的感應器上,就可以把車騎走,只是在牽車前先要檢查一下車子的狀況,我就騎到過爆胎還有落鍊的車子,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時間,每一趟車程不能超過三十分鐘,每超過半小時就要罰個幾歐元,目前比較會遇到的問題是停車站的位置,通常愈是在市中心或比較熱門的地方便會有沒車位的問題,如果到了一個站發現都停滿了,可以用電腦延十五分鐘,不過個人的經驗是有時十五分鐘恐怕也不一定可以找到新的車位,這就有待Vélib'公司努力解決了,這也是暑假啟用這個系統的原因,不然等到開學度假結束的巴黎市民回來將會有更大的問題。

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

附上照片五張


美國"F-35"JSF聯合打擊戰機

瑞典"鷹獅"Grippen戰機

點燃後燃氣的Eurofighter歐洲戰機

英德西義"颱風"歐洲戰機

法國驕傲"飆風"Rafale戰機

2007 Salon International de l'Aéronautique et de l'Espace


上次在農業展時有提到個人覺得法國幾個比較重要的國際性展覽,其中有提到巴黎國際航空展,不過那時提到這個展覽只限於專業人士其實是錯誤的。首先,這個展覽兩年一次,地點於巴黎戴高樂國際機場下方的Bourget機場(過去的國際機場),另外,這個展覽為期一個星期,最後三天開放大眾參觀,對學生來說,大學以後可憑學生證在第一天開放大眾參觀的時後免費進場,為了這個航空展,早在幾個禮拜前就開始做功課,看看到底哪些公司哪些飛機會到,對戰機的興趣比民航機大的多,儘管這次波音和空巴將於這個場合一決死戰,A380,Boeing777都派了出來,不過對我來說,法國新一代戰機飆風Rafale,歐洲戰機"颱風"Eurofighter Typhoon(英德西義),瑞典的鷹獅Grippen才是我在意的,到了現場才又發現美國的F35,這些新一代的戰機的出現,馬上就比過現場也有的F16 C-D型或法國的幻象2000。

對我來說,參觀航空展也是次特別的經驗,到了展覽場才發現這些軍武公司有錢的程度,場地的佈置華麗壯觀,而且所謂航空展其實很多是航太工業的零件公司,所以也可以算是工具零件展,當然對一般民眾來說,幾個比較精彩的展館還是以大型公司為主,歐洲航太公司(EADS,也是空中巴士公司的母公司),法國本地的達梭工業(也就是幻象機的製造公司,法國的戰機歷來都是由達梭研發),MBDA歐洲飛彈公司....真的讓人見識這些"西方強權"的賺錢之道,像美國連美國空軍都派來了,而且看他們的制服還是專門用來展示的單位,配合洛克希德馬丁的F35 JSF聯合攻擊機,和雷神公司的防空系統,老美不虧是老美啊!當然拿的學生證免費進場很過癮(全票是12歐元),不過當天的天氣真的差的有點誇張,跟台灣的颱風天有點像了,只是風比較小,加上在一座飛機場參觀展覽,看起來很近的兩端其實很遠,所以下午兩點多在又餓又累的情況下就離開了(九點半開幕),機場和車站走路得要15分鐘,真的有點在行軍的感覺,在路邊的三明治吃午餐的時候,突然聽到一震引擎的低嘯,抬頭一看,是ㄧ台正在表演的戰鬥機,畢竟是航空展的菜鳥,本來以為這類的展示會因為天氣不好而沒有,但其實這展示每天下午都有,甚至法國總統在隔天也來看,咬著牙又回到會場(腳已經快斷了),總算是看到F16和Eurofighter的表演,後燃氣一點還真的是令人感動,所有參展的人都抬著頭看著從頭上飛過的戰機,這才一了了參觀巴黎航空展的心願。

2007年6月24日 星期日

Anselm Kiefer Grand Palais 2007


Anselm Kierfer的作品和巴黎大皇宮完美的結合,在晚上看來更是有感覺,A.K是德國有名的藝術家,作品常表達對二戰時德國納粹的反思,也常由詩或古代日耳曼傳說取材;巴黎大皇宮為了1900年萬國博覽會所蓋,透明的天頂,大量的鋼材,但于1993年關閉整修,兩年前才正式開放。


圖感謝穆德同學提供。

2007年6月16日 星期六

康城書展(Salon du livre Caen)



雖然已經是ㄧ個月前的事了,不過還是很值得一提。對書展一直充滿興趣,台北國際書展轉型後便是忠實的支持者,但是到了後來,總覺得少了些甚麼,來到巴黎後覺得那個少了的甚麼好像被填補起來了,應該說是書展的靈魂吧!一個好的書展最重要的是主題,主題必須要足夠的活動來支撐才能夠是個好的書展,台灣的書展往往是淪為大賣場的形式,儘管號稱是世界前幾大的書展,但是大家去參加的很大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可以買到便宜書,當然這一直是個弔詭的問題,是要衝刺人氣,增加買氣,甚至是出清存貨,或者是要專門作專業的版權交易....但是這個問題在法國不太存在,因為法國的出版社有個默契,就是基本上書是不會打折的,少數打折的書店最多不過打95折,所以就算是書展,也撿不到便宜(不過他們舊書的交易十分蓬勃,書店甚至新書和二手書同時賣),所以他們的書展自然只能以內容來吸引民眾,不提法國最大的巴黎國際書展,因為這書展的規模是國家級的層次,康城書展剛好可以做為一個具體而微的例子。這次的書展主題叫"征服的精神",這個主題下得非常的有意思,諾曼地最有名的國王"征服者威廉"於11世紀的時候曾經統治過英國,此外,諾曼地人也是法國殖民時代的先鋒,所以這次書展的開幕貴賓馬丁尼克的作家Edouard Glissant正好對應了殖民者的"征服的精神",馬丁尼克便是當年諾曼地人對外探險所殖民的一個位在加勒比海的島,現在是法國的海外省(關於這島跟這作家的事有機會再闢專欄),這征服的精神也可以引申為對個人或群體精神上的超越。除了主要的作家外,還會邀請與這主題有關的作家,教授來作演講或簽名,反而是賣書佔的部分最小,大部分還是諾曼地在地的出版社(諾曼地算是個人文薈萃的地方,法國文豪莫泊桑,福婁拜都是諾曼地人),這些非賣書的活動便是支撐起這個書展的靈魂,尤其是作家和教授們的演講,聽了幾場,還真的勾勒出了這個"征服的精神"。這樣規模的書展在全法各地都有,會去參加完全是衝著這個開幕作家而去,他便是我論文研究的作家,除了趕上了他的開幕演講(火車到的時間跟開幕的時間差不到半小時,從車站到展出的地方又是在城市的頭尾兩端,幾乎是用跑的到現場),最後還要到了他的簽名(這是繼上次意外在機場遇到Tony Parker後第二次要簽名),哈哈算是很值得的一次旅行。

2007年6月10日 星期日

New morning廁所一角



這張照片是個小小的紀念,這是一間巴黎知名爵士bar,"New morning"的廁所一角,在參加一場特別的表演前,在這個地方遇到了我研究的作者,因為總不能和他在廁所合影,所以就事後補照一張看到他的現場....

2007年6月2日 星期六

ICE3 到巴黎


這張照片算是德法鐵路史上重要的一幕吧。這是ㄧ台德國國鐵的高鐵列車(ICE--Inter city express),本來是沒甚麼特別的,不過他出現的地方是在巴黎的東站,那就有些名堂了,因為這是德國的高鐵第一次開進法國,目的是為了一個多禮拜後的巴黎-法蘭克福,巴黎-司徒加,在法國所謂的東線(TGV est Européen)開通作準備,這等於是德法間的Eurostar(連接英法間的高鐵),對德法間或者巴黎跟法國東部(阿爾薩斯)間的交通有極大的幫助,就跟台灣高鐵一樣,兩地的通車時間會省下一半的時間,以前要去德國法蘭克福,得要從巴黎坐夜車慢慢晃過去,現在坐高鐵過去只要四個小時,當然這通車的背後除了代表德法間交通的促進,還有二戰後德法間努力促進的友好關係的更進一步外,其實也有種互相較勁的意味,因為法國高鐵和德國高鐵一直以來是國際高鐵市場的競爭對手,也就是TVG-Alstom和ICE-Siemens,何況難保法國國鐵公司SNCF在歐盟提倡的自由化經濟之下,有沒有可能買德國西門子製造的列車,(此例已在法國一般區域火車間出現多次,理所當然應該得到合約的法國亞斯通公司,屢屢被加拿大的龐巴迪公司拿下合約),路線的安排也極有巧思,以公平為主,所以高鐵出了法國後,往北是到法蘭克福,往南是到司徒加,跑北段的是德國ICE,往南是法國TGV,這次的展示為期兩天,算是讓巴黎民眾認識一下德國的ICE,這台是最新一代的ICE3,將以高於300KM的速度行駛於德法之間。

坐TGV已經N趟了,因為如果沒去德國,只去英國或往北到比利時,荷蘭,那只有TGV可坐,而對我來說,ICE是傳說已久的高鐵,坐過的朋友都說讚,所以這次的展示說甚麼也要去看一下,因為以後還是不一定想要去德國(哈),親身體驗後,覺得還真是有一套,套句匿名的法國國鐵高層說的,ICE的列車就像賓士車,TGV則是雷諾車,不過這種說法有點過於殘酷,ICE車的確有像賓士車,大量的木頭內裝,簡潔舒適的皮椅頭等艙,甚至有垃圾分類的垃圾桶,相當程度代表了德國在工藝上特出,對環保自然的重視,不過法國的TGV高鐵打算以內裝取勝,找了知名的服裝計師Delacoix以大膽的色調來當內裝,所以應該說各有優勢,至於東線開通後的反應如何,就拭目以待啦。

2007年5月15日 星期二

諾曼地登陸

小鎮街道名稱都跟登陸有關,這條是解放大道。
紀念加拿大軍隊的紀念碑,背面寫"請記得"。
海灘一小角,實際上是一望無際的一片海灘。

上個周末,到諾曼第的康城(Caen)去了一趟,這個城市是下諾曼第(Basse Normandie)地區的省會,講白話點,這個地方就是諾曼第登陸的現場,這個城市距離諾曼第登陸的海灘坐巴士約三四十分鐘,而這趟旅行除了是趟重要的學術旅行(下篇再談)一方面也想憑弔一下這場解放法國,或說解放整個歐洲大陸逆轉一役的遺跡。康城本身在聯軍登陸(D-DAY)的隔天便成為慘烈的戰場,對德軍來說這是個必須死守的一個點,對聯軍來說這是進軍巴黎的第一個重要大城,因此這城市百分之八十都成為廢墟,在成為當年英美加聯軍的後代或者純粹來憑弔的人所落腳的城市,所以火車一到這城市會發現有一堆講英文的外國人,當然更不用說每到六月六號(D-DAY),成群湧進來憑弔的人們。這個海岸線十分的長,如果真的要把整個戰場加上沿岸每個小城的紀念館參觀過一邊,恐怕得開車或者參加特別的旅行團,我們選的是一個諾曼第朋友推薦的小城市,算是距康城最近的一個點,一看到這海灘其實就可以想像這場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的壯烈,因為這海灘非常的長,對登陸的聯軍來說是個絕佳的登陸點,但對防守的德軍來說更是絕佳的天然制高點,在岸上往下看可以想像聯軍根本是標靶,我們到的海灘是加拿大登陸的代號Juno海灘,儘管先前聯軍以情報戰騙過德軍,讓真正的德國大軍沒有集結,但本身海岸線的防禦工事已經做得非常的堅固,就算先前聯軍已經用艦炮轟炸過,造成的損害仍然有限,因此我們所在的Juno海灘在登陸的當天讓加拿大軍隊久攻不下,最後在損失一半兵力的慘況下才攻破德軍的防線,看著美麗的海岸線再看看岸上所立的紀念碑,真有種悲愴的感覺,我想到的是在電影搶救雷恩大兵的登陸場景,簡直是靠著人海戰術來搶灘,當時這美麗的海應該被血染成紅色的吧!我們參觀了沿岸的兩個小城,可以發現到處都充滿了種感念及教育的氣氛,提醒世人戰爭的殘酷,戰爭造成的毀滅,及代價。





2007年5月9日 星期三

小啟

關於這兩個月來的缺席,有兩點報告,首先,電腦壞掉,還有回了台灣一趟,當然這中間經歷了法國幾十年來難得一見的激烈總統大選,還有回台灣一個月來的充實忙碌,真的覺得兩年回去一次真的太久了,這次回去有點不太適應,但回來巴黎一個禮拜,也是有些不適應,有點兩邊不是的感覺,當然也許是更"法國化"了,也有很大的原因是這兩年台灣也有不少變化,速度絕對大過這個已經一把年紀的國家,也許之後我也可以做個小比較,ok,報告完畢。

2007年3月12日 星期一

附上照片五張

附上一些照片(這介面實在用的不熟),第一張是其中一隻肉牛,看看後面那個人,牛比他還高。
一群羊,下面是其中一種羊的特寫

也是隻大牛

壯盛的軍容

巴黎國際農業展


昨天去參觀了個很不錯的展覽:巴黎國際農業展,這個一年一度的展覽個人覺得可以跟另外兩個重要的展覽並列,一個是巴黎國際書展,另一個是巴黎國際車展(當然巴黎國際航空展也是不錯,不過是屬於軍武方面的展覽,一般人不能參加)。對法國人來講,這個農業展有它特殊的意義,因為法國人很嚮往農業的生活,許多法國人在鄉下都有度假小屋,另外,在歐盟國家中法國是最大的農業國,這個一年一度的大拜拜也有它的政治意義,特別是距總統大選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所有的總統候選人都得去參加表示對農業的重視,更不用說曾當過農業部長的現任總統席哈克,在十二年的任期中從未缺席過這場盛會(實際上他從政40年來已經連續參加了三十幾屆了!)。儘管久仰這個展覽,但之前實在沒有去參觀的動機,直到不久前一個台大動物系畢業的朋友大力推薦下,才決定在展覽的最後一天去看看,基本上這展覽的規模十分大,把位在巴黎西南部的展覽中心的所有館全包下來(一共八個館),這個展覽中心的地位等於是台北的世貿中心,規模則是世貿中心的好幾倍,門票全票十二歐,學生票六歐,為期一個禮拜。到底要展什麼呢?去之前我知道有許多動物,不過到了現場真的是被嚇到,一進入一號展覽館撲鼻而來的是動物的臭味,一看是一堆羊,應該說有上百隻綿羊被排列在柵欄裡,而且是各種不同的綿羊,來自法國各省,第一次看到這麼多品種的羊,真的讓我大吃一驚的不是這些羊而是隨後看到的牛,看到那些牛我真的是嚇到說不出話,品種多是一個原因,更誇張的是這些牛的巨大,甚至快比我高了,大概一百七十幾一百八十公分,看看他們的資料,最重的甚至到1300公斤!!!!!看起來簡直是怪獸了,當然有可能是長在都市的我孤落寡文,不過我印象中台灣田裡的牛沒那麼大隻啊!在這牛旁邊真的還有點怕怕的,這就是所謂的"肉牛"吧!接下來除了有來自各地的農產品外,還有小動物區,我並不是很專心的看剩下的這些展覽,因為那牛實在讓我印象深刻。

2007年2月25日 星期日

除夕夜

這是在巴黎度過的第三個新年,在Hannah Arendt,幾本文學理論書,還有幾堂玄之又玄的文哲學課的轟炸後,巴黎一個禮拜來的陰鬱天氣,實在是沒什麼過年的感覺(儘管在台灣我也不是個喜歡過年的人),年夜飯本來想去麥當勞吃(學生證吃套餐可以加個漢堡),但臨時又突然有人找,陰錯陽差的到了一對第一次見面的法國情侶家坐客,女方是個比利時台灣混血的女生,在比利時工作但週末會回巴黎的法國男友家...這種"文化衝擊"的場合這幾年來已經讓我有點厭煩了,什麼台法,英法,法韓,領養.......在這種法式派對裡大家來來去去,其實之後也不太會再聯絡,頂多是一個晚上的新鮮感,法式派對千篇一律的喝酒瞎哈拉讓我懷念起上次回去,高雄的同學帶我去的路邊大牌檔,喝台啤吃海鮮至少比法式派對拉拉雜雜的吃一堆不會飽的點心有搞頭,也或許有一絲異鄉過年的辛酸,比利時帶來的啤酒和據說是不錯的紅酒還有她男友特別跑下樓去買了一瓶三十歐的香檳倒也是一口一口的胡灌下肚,稍晚,又接到另一個法國朋友打來要我過去的電話,這朋友在台灣學過中文,找了一堆台灣朋友在他家吃火鍋,但去的時間實在太晚,大部分的人其實已經有點半醉了,包括我們這批剛去的在內,那酒已經半醉的攤加上大家飯後一根煙的煙霧繚繞,這種墮落的感覺不是我的調,所以再喝了兩杯香檳就告辭,結束了今年的除夕夜..........上面的這張照片是這個週末在外面散步的時候隨手照的,主角是塞納河岸的樹,背景是羅浮宮,冬天的蕭瑟還沒走去,蠻符合我的心境.....

2007年2月17日 星期六

瞧瞧這張巴黎街上的"海報"




無疆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是個位於巴黎的非政府組織,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監督全世界的新聞自由,每年一度的"全球新聞自由調查報告"算是這類調查的權威。這個組織可以代表法國人對一些人類普世價值的理想還有法國人對世界各角落的關注,比如說如上圖的這張海報,這是份很有趣的"刊物",刊登的地點在巴黎的街頭,像海報一樣掛在許多的店外面(自助洗衣店,肉舖,酒吧...等)。剛開始並不知道這刊物的目的,只覺得是一張普通的廣告,但仔細看過幾次才發現跟廣告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這組織出的週刊。這週刊十分有趣,由於只以貼在牆上的方式呈現,所以在版面的編排上下了不少功夫,首先字要夠大,經過的路人才有辦法快速的讀過(我甚至常常是在公車上匆匆一瞥就知道這禮拜的主題);還有訴求的方式要夠直接,比如用哭臉笑臉來代表消息的好壞,比如那個國家又關了哪為記者,那個戰爭有多少記者被殺那通常是用哭臉來表示;還有許多的統計數字讓讀者一目了然;除了捍衛新聞自由外,對世界各地的飢荒,戰爭,貧窮...等人道問題也不時會出現在刊物中。雖然我不知道這刊物是以何種方式和店家合作(因為這刊物完全沒有廣告訴求,當然這種有公益目的的訴求也可以算是廣告的一種),用如此商業的方式來推這份刊物,是完全靠組織本身來支付,還是巴黎市政府的補助??但不論如何以這樣的方式來實踐或推廣這個組織的理念,讓我十分敬佩。附上的照片是上個禮拜的週刊,剛好其中有有關台灣的消息,照片上是王金平院長代表陳總統頒獎給無疆界記者組織的秘書長,為他們捍衛亞洲人權和民主的貢獻表示喝采,不過...嘿嘿,這張照片卻沒有說清楚頒獎人不是陳水扁總統,法國人看了應該會認為圖上王院長的是台灣總統,對照最近的台灣新聞,不禁讓人會心一笑啊。


2007年2月11日 星期日

為了這個不冷的冬天


去年巴黎的冬天極冷,除了下雪,加上北極來的寒流,除了"凍"外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那時因為家人來玩,不得不每天在外當導遊,真的是冷到不敢下車,比如說巴黎鐵塔對面夏佑宮的水池整個結凍,像冰果凍一樣,盧森堡前的噴水池儘管有在噴水,但一大部分也結凍了,去凡爾賽宮簡直是寸步難行,寬廣的花園稍微一颳風就讓人受不了,對!還有威尼斯,更是想起來就讓人害怕,一個在水上的城市,到不同的島間不得不坐船,那應該是海風吧,對岸的陸地早就結冰了,回巴黎的時候因為感冒的關係,鼻子下都因為太乾冷流血了.........今年完全是另一回事,快到尾聲的冬季大打折有幾個相關的新聞,首先,今年的消費者都買的很過癮,因為打折的幅度比往年更大,這原因是不冷的冬天讓一些保暖的冬裝賣不出去,但法國的商家總是利用每年一月和六月的兩次大打折來出清前一季的存貨,所以為了把那些滯銷的冬裝配件在法定的大打折季結束前(約二月中),不得不再降價;另一件是,因為溫度不夠,一些滑雪勝地沒有足夠的雪,只好靠人造雪,"滑雪經濟"受到很大的打擊,(除了滑雪場當地的旅遊收入外,還有滑雪配件的製造商);世界各地關於全球暖化造成的改變太多了,相關的研究也不勝枚舉,只是對我來說,在經歷了03年歐洲恐怖大熱浪(法國就死了一萬多名老人)後,接下來的這個不冷的冬天是不是又透露了些什麼,也許只是所謂的聖嬰現象,或者是全球暖化的危言聳聽云云,但所有科學的研究讓我們不得不相信人類的活動的確是對地球造成了改變,歐盟已經計畫在2010年前把再生能源的比例從1997年的6%調到21%,這陣子不論是法國電力公司EDF子公司EDF ENERGIE NOUVELLE(新能源公司),或是數個小的風力發電公司上市所造成的轟動的經驗,都炒作了這個"減少碳排放"的題材,美國加州阿諾州長的新政大大提升了再生能源如太陽能的使用....再說下去覺得好像變成教條式的政治正確的作文,反正,我只是挺懷念去年那個真正寒冷的巴黎冬天,還有害怕即將來到可能又是極端熱浪的巴黎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