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

融入

剛到巷口的麵包店,照例買了半根baguette(法國麵包),傍晚的麵包店總是特別多人,剛下課的小朋友被媽媽帶來買goûter(點心),下班的民眾來買幾根法國麵包當晚餐,都是法國特有的景色(就像台灣的7-11一樣)我承認,來這裡這麼多年心中永遠都有台灣肉鬆麵包,波蘿麵包的影子,也一直對法國麵包店內千篇一律的選擇不以為然,不過肉鬆麵包這裡沒人會做,千篇一律其實代表的是法國幾百年來的歷史,結果剛才排隊的時候居然有些感動,因為這個進麵包店買麵包對法國人來說再平凡不過的動作代表的是我對法國的融入,在法國,特別是在巴黎,融入(Intégré)這個詞對外國人,甚至外省人(巴黎以外其他城市),或是更誇張的,巴黎市外的大巴黎地區,郊區的人來說,都是一個謎,對外省人來說,巴黎人特有的驕傲常常是他們沒辦法忍受的(當然更不用說一般外國遊客),在十九世紀法國大文豪莫泊桑的小說裡就已經有在描述了(舉他的例子是剛好最近France2電視台在演他的短篇小說,造成極大的迴響),對台北出身的我來說其實也可以體會,所有國家的首都大城對其他城市總是有種暗暗的鄙視,就算慢慢的,我們知道每個城市有每個城市的個性,特色,大多數的人還是會這麼覺得,這幾年來,我就像個沒有投票權的巴黎市民(投票這個話題最近剛好在台灣跟巴黎都很紅),見證著巴黎的發展:家附近新的T3輕軌電車,兩年前開始發展的公車專用道,14號線的延伸,自助式腳踏車Velib’的成功,在前幾個禮拜的巴黎市長選舉都拿出來run了一遍,才發現這個已經好幾百年歷史的城市還有許許多多的議題可以探討,許多發展的可能性可以拿出來討論,比如說巴黎自來水是要交給民營呢?還是收歸市有?巴黎的中央Les halls商場到底要怎麼改造才能將有都市之瘤之稱的商場改成一個安全明亮的地方?巴黎到底要不要發展摩天大樓,之前屢屢失敗的經驗讓巴黎市民有些害怕,而摩天大樓所代表對一個城市的進步形象難道巴黎能不管嗎?社會住宅,學生宿舍的缺乏造成巴黎居大不易的問題呢?走在這個號稱世界最漂亮的城市的路上,我怎麼好像感染上法國人的憂慮呢?還是說這也是一種融入?

沒有留言: